建立中道武學文化傳承台灣宏揚國際
長洪武術展演龍拳與大刀發揚武術文化
【活動快訊】
活動名稱:第24屆長洪武術博覽會
活動時間:2013年 12月08日(星期日) 9:30 ~ 16:00
活動地點:台北市國父紀念館中山廣場
整合傳統南、北拳與內、外功法,讓台灣武術走向國際的長洪武學,
所屬30多個單位將會師於國父紀念館以武會友。
本次盛會除各項傳統拳術、兵器表演外,
更將在 2013 年特別展現中華武術南派龍形拳法與洪拳大刀和棍術,
對武術和傳統文化愛好者請勿錯過。
「長洪武學」洽詢電話 [02] 2712-9836 陳清河總教練
或0936–121819公關組廖秋陽。
長洪盃海報 ↑
【活動焦點】
今年「第24屆長洪武術博覽會」將以文化傳承為主要訴求,
強調創辦人苦心孤詣建立長洪團體,以其超卓非凡的武學造詣,建立武學文化,
更致力於傳承,希望其創造的長洪武學能持續發揚下去。
本次由國內長洪30多個武術單位共同參與,要向台灣民眾展現出不一樣的武術哲學風範。
在本屆活動中,有異於往年的特色如下:
1. 南派龍形拳法:
「龍形拳法」是一門“總合武學”,在南派武術中,
它可以說是將各項形拳總合轉化成為一種高深的拳法,
舉凡虎形的剛猛、蛇形的飄纏、鶴形的輕巧、猴形的靈敏 --- 等等,
都包含在內,因為必須基於以上拳法的基礎才能將龍形練好,
所以它是一種非常難練的拳術。
2. 少林洪門棍術:
「洪門棍法」為南少林洪拳進階棍術套路,是屬於單頭棍,在功力上訓練
持棍的穩定性,在勁道上著重力貫於尾端點的貫勁。它練起來快速敏捷,
以內在發力,同時亦著重身形與腰馬之整合。在傳統兵器上,棍為百兵之母,
佔有絕對性的地位更象徵樸實無華的力量。
3. 關公大刀:
「大刀」相傳為武聖關公所使用的武器,結合單刀與棍兩種兵器,
其重量、長度異於一般兵器,強調前後互換平衡借力,
因此非有過人的功力,無法善用大刀;
所謂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大刀看刀口,一般人若是功力不足,
即使能舞動大刀,但仍無法控製刀口對準敵人,以求有效的發揮大刀的殺傷力。
而在關公大刀的演練與行步中更可看出那矯捷如龍、剛柔並濟之神態。
本屆武術博覽會透過多元活動展現精緻的武術文化,
除了精采的套路和兵器表演外,也包括了各項傳統南北拳術與兵器的競賽。
民眾在盡情飽覽中華武術風情之餘,
還可以觀賞長洪武學專書與年刊書展、並配合兵器展覽,
經由詳盡的現場解說,來認識多元的長洪武學文化,
與形形色色的長洪大小家庭一起交流。
豐富的展演活動勢必帶來全新的視覺感官與知性饗宴,
歡迎愛好武術和對傳統文化著迷的民眾們,
一起前來國父紀念館共襄盛舉,分享台灣發揚傳統武術的喜悅。
廖兆旻 總幹事 在2012年第23屆長洪盃與陳總教練、中壢所學員合影 ↑
---- 中壢訓練所在當年拿下團體總成績第一名 ----
【長洪武學創新傳統武術文化】
「長洪武術學會」從民國73年創立以來,
歷經近30個年頭,其間靈敏地察覺時代之脈動,順應社會的變遷,
已成功地建立了亮眼的武術文化品牌,其關鍵因素是長洪能秉持著深耕自然和生活本土的態度,
進行全方位武道的融合和實踐,創辦人創立以「武術生命力」為核心的中道武學文化,
並經由組織和教學系統的研發,以及專書年刊的文化推廣,
引領台灣傳統武術的現代化;同時,拓展海外據點,
和全球的武術、體育休閒活動連結,邁向國際化,為發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來貢獻力量。
「長洪武學」是指「中道武學」和「生活武學」,
和「長洪武術」屬於一脈相承,這是長洪的中心觀念,
它是建立在傳統的南、北派與內、外家之間的武學系統,然後突破外架套路的枷鎖,
轉以內在空間與氣息生命做為主要的學習主軸與訓練方向,
讓它成為能動、能靜、能快、能慢、能輕、能重的用力與用勁自如,
也就是傳統武學術語中,所要求的剛、柔、巧、活四者並存與互用的武學系統,
不會侷限在於窄小的用力方式與練習空間的一門武學。
所謂「中道武學」是基於北少林長拳、南少林洪拳、太極拳、蔡李佛拳……等傳統中華武術技藝,
包括了百套以上獨特而完整拳術、兵器套路,以及氣功、擒拿、對打的系統化內容,
在創辦人陳清河總教練的融合整理、兼容並蓄、集以大成下,
倡導出以丹田、中軸線、三關九節為架,意氣、形勢和內外空間開展為鍛鍊核心的一門創新武學,
它以「一貫化」的心法來調和肢體、氣息、意念的不同層次,
更以此凌駕如六氣變化的各門武學,讓武學能夠在神髓上達到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
所謂「生活武學」是長洪練習的功法跨越了武術內外家、南北派還有城鄉生活的界限,
它能因應現代人多元的生活需要,提出身心困境的解決之道,
其練習方式不拘老少、性別、時間和空間等限制,
甚至於視力或肢體有些許障礙者,亦能視狀況練習,
使傳統武術成為一項真正全方位武術文化的資產。
長洪武學的推動單位除了日常的教學外,
還定期辦理氣功、擒拿、對打、檢定的進階課程,以提升武術技能,
也透過讀書會,建立學習社群網路,提升武學研討風氣,
並定期以會訊、年刊、專書的發行提高武道人文素養,
更不斷舉辦豐富驚奇的國內外旅遊、集訓活動,
特別是名山大川之旅,闡明武術生命與自然情境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透過以上環環相扣的密集活動,來達到「以拳傳道」和探索「武術生命力」的目標。
每個月來自各單位近百名的幹部,會固定集結於台北總會,接受陳總教練指導,
許多已鑽研長洪武學近30年,仍感受到長洪武學的博大精深,
更體認到創辦人建立中道武學的傳承使命而勤學不輟,為當代武學另闢生機。
目前,長洪武學在台灣北、中、南區域的分館網路已經成形,
而海外南非、美、加、澳等國的分會系統也紛紛建立,
不但為傳統武術文化資產的傳承和推廣開拓了廣大的空間和市場,
也為懷抱武俠夢和飽受身心和生命疏離的現代人
提供了圓夢和多元樂活的服務,帶來健康、快樂和自信的人生。
長洪武術學會總館 (02) 2712-9836
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103號3樓之1.2
創辦人:陳清河總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