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長拳握拳與基本正拳之要領
------- 廖秋陽 2010 / 03 / 30
作者 廖秋陽 在滿月圓處女瀑布 ↑
1. 前言
「習武」﹝學習武術﹞另外一種普通的講法就是「練拳」,所以「拳」可以
說是武術中最泛用的一個名詞,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招式。
所有練拳的人,除了基本功以外,都要從「握拳」與「出拳」為出發點作
為練習的開始,所以「拳」的這兩個動作,可以說是非常基本卻又十分重要的
招式;然而很多人在練習當中,仍然做錯而不自知,甚至還有一些資深學員,
於平常打拳當中,教練一再告知糾正,還會犯了同樣的毛病,真的是「越簡單
的動作越容易發生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及時修正,一定會影響練拳的效果。
為了讓大家能夠充分了解「握拳」與「出拳」的要訣,茲分別以本門武術
之少林長拳「握拳」與「基本正拳出拳」的肢體面來加以解說,期望帶來舉一
反三和拋磚引玉的效果,至於有關氣息與意念的配合部分,由於才疏學淺與篇
幅關係,請依總館特別班陳總教練解說的重點套入,筆者不敢涉入。
2. 長拳系統的握拳
有關其握拳的要訣說明如下:
2.1 握拳的方式:﹝拳如捲餅﹞
2.1.1首先將手掌的食指到尾指四指合併、大拇指開 [如圖 1],
2.1.2接著從四指尖向內彎捲,先由尾節、再二節、再三節,
依序往掌心內捲 [如圖2,3],
2.1.3直到拳面平正時,再將拇指貼扣於食、中指的第二節外側 [如圖 4]。
[本圖摘自“長拳之路”]
2.2 握拳的要領:
2.2.1意念在拳、注意握實、放鬆自然,不可握「死拳」。
2.2.2 拳不可彎翹 [折],要保持力的一致性與方向性。
2.3 拳的部位與名稱: [參見圖示]
2.3.1 拳面. 2.3.2 拳背. 2.3.3 拳心. 2.3.4 拳輪. 2.3.5 拳眼.
2.4 一般易犯缺點:
2.4.1 姆指未貼扣 [拇指外翹]。
違反上述 2.1.3 的動作,尤其是小朋友最多,在攻防中易折傷拇指。
2.4.2 姆指內覆。
跟 2.4.1剛好相反,怕未貼扣,乾脆包覆在其他四指內,會影響出力。
2.4.3 過於緊繃 [握死拳]。
以新生居多,誤以為緊握拳頭比較有力,實際上反而使力無法貫通。
2.4.4 沒有握實。
握空拳或將拳頭放開,誤以為在出拳打擊觸物時才要握緊。
2.4.5 意念沒有在前 [拳]。
手握拳頭,可是意念卻是散的,或是心不在焉。
2.4.6 拳頭翹曲。
非常明顯的上、下、左、右彎翹,會影響用力的方向,也容易折傷。
2.5 矯正與訓練方式:
利用下列兩種方式的訓練,可以有效改正「握拳」的缺點與問題:
2.5.1 靠牆支撐法
單手水平伸直,用拳面貼牆,再將身體側身以外單腳斜站,使身體力
量集中於拳面上,意念守在拳頭,手肌臂膀放鬆,力量維持貫通穩定
,如此持續做 5 –10 分鐘,再換另外一邊 [手]。
2.5.2 伏地挺身法
利用拳頭做伏地挺身的動作,但要保持拳的直線與穩定性,一般至少
一次做到 30 下,如體能許可,當然次數越多越好。
廖秋陽 在 武陵農場 ↑
3. 長拳系統的基本正拳出拳
有關其出拳的要訣說明如下:
3.1 出拳的方式:﹝滾出滾進﹞
3.1.1 兩腿張開與肩膀同寬,身體自然站立,雙手握拳在腰,手肘貼身 [如圖1],
3.1.2 [以出左拳為例] 左拳手前臂內側貼身順出,到上臂內側貼身,
此時拳已出一半,拳心仍朝上,
3.1.3 於後半段時,拳依逆時針方向旋轉同時以直線加速貫出 [如圖2],
3.1.4 於拳到達定點時,眼神要注意目標點,意念要仍留在拳上,穩住,
3.1.5 如欲出第二拳 [右拳] 時,左拳依前述方式逆向翻回來,右拳則把握 上述
要領出拳 [如圖3],
3.1.6 設若以分解動作而言,在前半段,這雙手一出一回剛好同時在中線上,
後半段,利用左手回收的力量,形成一個迴流之力轉加到右手之上。
註:以上出拳的動作也可以用「馬步樁法」來練習,兩種練習
方式都要注意腰馬、氣息的配合,不能只有手的動作。
3.2 出拳的要領:
3.2.1 先掌握「握拳」的要領。
3.2.2 拳出一條線:合中線的直線力量 --- 防守線雙軌道、攻擊線單軌道。
3.2.3 身體腰跨要鬆,切忌緊繃。
3.2.4 出拳保持身體中線,不可左右前後歪斜。
3.2.5 出拳時頭要正、縮下額,不可搖晃點頭。
註:在 3.2.2 中所謂「防守線雙軌道」是指身體內側防守範圍
裏,拳分別從左右兩側貼身而出,形成看似雙軌線道;
在 3.2.2 中所謂「攻擊線單軌道」是指身體外側攻擊範圍
裏,左、右拳互換練習時,兩拳一出一回在中心線交會合
併,形成看似單軌線道。
3.3 一般易犯缺點:
3.3.1 開始出拳就離腰。
違反上述 3.1.2 「貼身順出」之要求,此問題連很多老生都會犯。
3.3.2 太快翻拳。
在出拳的前半段就翻拳,通常是一出拳離腰就自然會去翻拳。
3.3.3 開始出拳,拳往下哉再往上走。
從側面看出拳不是走直線,而是走一個打勾的弧線。
3.3.4 拳走彎側,像打拳擊。
這就是違反「防守線雙軌道、攻擊線單軌道」的要領,力量會偏。
3.3.5 身體腰跨過於緊繃。
有些新生剛入門練習出拳時,全身會緊繃,像個大石塊一樣。
3.3.6 出拳握實、回拳握鬆。
誤以為出拳打人要握緊拳,回拳到腰沒打人就可以鬆開拳頭。
3.3.7 出拳時,頭、身體歪斜晃動。
出拳時因用力關係導致不自主歪斜身體與頭,會影響力量的整合。
3.3.8 出拳聳肩。
出拳時也是一樣不由自主地把肩膀聳起來,造成兩臂僵硬現象。
3.4 出拳三層次的練習:
在練習長拳出拳的動作時,除了要注意或改正上述易犯缺點以外,亦可以
透過下列不同層次的練習來加強練習的正確性與程度性:
3.4.1 正拳出拳:拳法基本動作練習
此為最基本的出拳練習方式,偏向於手與腰上半身的動作。
3.4.2 採打出拳:拳法與身形的配合
此為再進階的出拳練習方式,除了手、腰上半身之外,再加上下半身
樁步與身形的變換,變換條件越多,也就更會影響出拳的正確性,因
此也就要更細心回頭檢視自己出拳動作是否合乎規矩。
3.4.3 一步三拳:拳法、身形與步法的配合
此為更進階的出拳練習方式,在前兩項仍偏於定點練習,到這個階段
會提升到全身加上腳步 [步法] 的移動,同樣,動作越多,複雜性也就
越高,出問題的機率也就越高,因此,在越複雜的動作中越能檢視一
位練習者的基本動作是否正確與定形。
4. 結論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也可以相對應說:「蓋世武功基本來」,
因此,所有的武林高手,不是天生下來或是突然之間就變成高手的,他一定是歷經
無數的磨鍊與煎熬,才能成為一代強者。
在成為高手與強者之前的磨練和煎熬當中,基本功的練習佔了非常重要的因素,
地基打的夠厚,才能建造穩固的大樓,功基練得夠深,才能成就絕世的武藝。
在上述基本功的練習裏,本文所提的長拳握拳與基本正拳的練習,無疑地是一切
練習的根本,更是進入武術修練的門檻,雖然在文內只提到肢體練習的部份,但是如
能有效掌握、正確練習,再輔以氣息、意念之配合,相信對於接下來套路與兵器的練習,
甚至針對本門的中、高級套路裏有些拳不從腰出,例如:由上往下紮拳或由下往上衝拳
等,都會奠下良好的基礎。
----- 參考書籍:陳清河總教練著:長拳之路: 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