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氣功的「練」與「用」
----- 本文是總幹事在 2011 年 11 月於長洪武學系統三段檢定
所提出的論文,關於氣功練習的一些體驗,特別刊出供
大家參考,或許透過這篇文章可以解開各位在氣功練習
上的一些問題和避免練習上浪費的一些無效時間。
1. 前 言
氣功的鍛練在長洪武術系統裏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從陳總教練所編著之「武術的生命力」一書中提出「氣功」是武術的「生命力」即可看出,
因此對於武術氣功的教學也列為年度大事,於年度總館特別班中要花相當多的時間來教學;
筆者從西元 2000 年開始接觸氣功課程,從基礎、進階到高階氣功迄今十年來可以說未曾間斷,
然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於這些單純的氣功動作要如何應用在「套路」與「實戰」中感到迷惑,
以致於每次練習時自認為功力不足、體驗不夠,只能乖乖地、笨笨地反覆執行這些動作,
直到 2009 年 上完年初的高階氣功班之後才有點開竅,在氣功的應用方面稍微有一點點體會,
也開始突破以往的迷思,能夠將武術氣功的「練」與「用」之間的鴻溝接上,
並據以改變自己的許多練習的方式和動作。
實際上,「氣」是一種「感覺」、一種「生命」,
氣功練習的動作之所以簡單,主要是讓練習者透過這些單純的動作來練出「感覺」、熬出「生命」,
而其重點是在這些動作裏 ---
----- 學到了什麼?
----- 練到了什麼?
----- 感覺到了什麼?
陳總教練在台北總館帶大家練習氣功↑ [ 請點滑鼠放大 , 以下同 ]
在氣功修練中,你是練「空」或是練「實」?你是練「無」或是練「有」?其差別全在「感覺」,
記得陳總教練某次來中壢教室上課,談到氣功時他提過:
「氣功練到有感覺時,自己一定會知道,就好像地上有錢,你一定看得到一樣 ,
如果一直都沒感覺或有感覺自己不知道,表示還要加強練習!」;
最近跟幾位中壢幹部到我們最常青的師兄黃阿明先生家裡探問,
他因為耕田傷到腳掌,在家休養一段時間才讓我們知道,
聊過病情之後,他突然話鋒一轉談到氣功,
他參加過好幾次台北的氣功班,練習也相當勤快,不輸給年輕一代,
他說練習氣功那麼多年,他深深地感覺到在「用」方面的不足,
希望我們未來對於氣功的「應用」層面多著一點力,讓學員能夠更清楚地了解;
我發現不是只有我自己在武術氣功修練有類似的問題,
大概還有很多人都有同樣的問題吧!
2. 我的氣功練習階段
前段提到本人從西元 2000 年開始接觸氣功課程,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於氣功動作要如何應用在「套路」與「實戰」中感到迷惑,
直到 2009 年才有點開竅,在氣功的應用方面稍微有一點體會,突破以往的迷思;
說起來,我還算練得蠻勤快的,這十年多來不管練有或是練無,始終非常堅持地練,
甚至被公司派去大陸出差或是出國旅遊期間仍舊保持練習,
個人堅信「只要功夫用得深,鐵杵可以磨成針」的講法;
茲將自己練習氣功的過程敘述如下,雖不是什麼「大成」,但可做為各位師兄練習的借鏡:
2.1 懵懂階段 [ 2000年 – 2009年 ] :
從西元 2000 年開始接觸氣功課程,照著總教練所教的動作練習,
自認為水準不到、氣感不強,長期以來都只停留在基礎的部份,
僅僅練習“丹田呼吸”、“體呼吸”和“氣息控制法”而已,
平均每個禮拜至少練它 3 - 4 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
個人應該是屬於起爐比較慢的一類,怎麼做氣感就是拉不太起來,
在台北氣功特別班看到總教練的示範,感覺那離自己好遠、好難,
還好我並不氣餒,每年都參加各項氣功班,一點一滴的來調整修正。
2.2 有感階段 [ 2009年 – 2010年 ] :
從西元 2009年初上完高階氣功班開始稍微對應用有一點點體會,
因此隨後在上完台北進階氣功特別班之後,正式開始修練「運氣法」,
進階氣功「運氣法」足足連續聽了總教練 7 - 8 年的課程,
但是因為氣感不足,一直不敢登其殿堂,
也許上天疼憨人,熬了這麼多年後,總算給我開了一點竅,
在氣感稍微提升後,更乘勝追擊,加強練習的頻度與密度,
規劃每週至少練 5 次 ,每次增加到 1 - 1.5 個小時,
而這段期間更增加了戶外與上山練習的次數,吸收大自然的氣感,
我期望在加強氣功的時間和次數之後,能夠拉高武術的層次和水準。
2.3 精調階段 [ 2011年 → ] :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同樣地 :「功到練時方恨淺」,
氣功領域,真的是越練越感覺自己的不足,
自從2011年6月在上課中被陳總教練糾正肩部太緊的問題之後,
我都一直在設法調整肩部,有時候認為已經放鬆了,其實還早!
因此,2011年,我全部再回頭練基本面,開始作「微調精雕」,
一方面持續修正問題,另一方面則用來加強「馬力」,
中高級的氣功我連碰都不敢奢望去碰它,底子不夠厚啊!沒辦法。
3. 氣功練習時的要點
我們陳總教練在「武術的生命力」一書中,對於武術氣功的練習階段有詳細的說明,
而筆者曾經在拙作「氣功讓武術以實」一文裏將其練習階段繪成圖解 [ 如附件1 ],
使讀者更容易了解武術氣功練習的領域;
實際上,所有長洪武術系統的學員都是依照這個步驟逐一往上推進練習的,
亦即先改變「胸式呼吸」成為「腹式呼吸」以培養丹田氣,
再練習「體呼吸」和「氣息控制法」,於此 “儲養階段”將武術氣功基礎打好,
接著進入 “運氣階段”將練好的基礎透過捲浪、按氣、震身和催勁等方法來強化,
最後再進階到 “轉化階段”的中高級氣功,
這些各階段氣功練習步驟與方法請參考「武術的生命力」書中的解說,於此不再重複敘述,
越後面的階段越不好練,設若能將氣功練到運氣強化階段就已經算很厲害了;
筆者在氣功方面投下蠻多時間來練習,雖然還沒有成氣候,但也在練習中體會到一些要點,
特藉此文提出供其他學員和師兄姊參考,也許對大家的修練會有助益:
3.01 「丹田呼吸」階段是求「有」、求「多」;
「身體呼吸」階段是求「延長」、求「滲透」;
「氣息控制」階段是求「穩定」、求「駕馭」,
「運氣各法」階段是求「轉化」、求「強化」;
3.02 氣功非常現實,有練就有,沒練就沒有,因此要保持常練狀態。
3.03 專心練 5分鐘的效果勝過不專心的練30分鐘。
3.04 千萬不要在氣功練習中去讀秒計次,這樣會影響意念與專心度;
課程裡提到丹田吸氣上 6 秒、下 6 秒,那只是一個概念,不要真的去算,
還有建議每天做丹田呼吸2趟,每趟 30 次,也不要在練習中去計次,
我們要把心思意念放在感覺,而不是用來讀秒計次,不然會完全無效!
3.05 每一次練習氣功,都要感覺有進步,否則就是白練;
這種進步一般都顯示在氣感增強,
如果沒有增強,也要感覺問題、克服問題。
3.06 武術基礎氣功的動作看起來都一樣,差別只是在手上有沒有「貨」,
手上有「貨」便很充實,手上沒「貨」只能空轉。
3.07 每個人對於地形磁場的感應或許不一樣,
因此,似乎可以不斷換地方試試看,
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地方來練習氣功,不要一直固守於單一地點。
3.08 在氣息吸吐時,要感覺真的有吸入和吐出身體,
讓身體細胞及五臟六腑都可以感受到氣入與氣出,
不可只是單純在做「機械式」的呼吸動作而已,
「機械式」的動作是無意識的,而我們要的是有意識的,有感覺的,
其差別就在一個「意念」。
3.09 基本儲養「丹田呼吸法」沒有感覺到氣息時,
不必浪費時間去練「體呼吸」和「氣息控制法」,
同樣「體呼吸」和「氣息控制法」沒有到一定程度時 [ 自己會有感覺 ],
也不必浪費時間去練「運氣法」的四大功法,
這些氣功的功法都是像走樓梯一樣,要一階一階的上去,
沒辦法以「資優班」直接跳級的,其間的差別只在個人天賦和體質不同。
3.10 在很多練習中,我們自己經常在不對的條件下練習而不自知。
[ 例如:頭歪掉了、身形偏了、未縮下顎、肌肉僵硬、氣息不均、意念亂飄 --- 等 ],
所以練習氣功要能向內自我檢視,
有時可藉鏡子、錄影等方式來看自己,不斷的修正。
4. 武術氣功「用」的部份
個人認為許多學員感覺氣功在「練有」與「能用」之間有一段差別,
很可能是只看到氣功的「神功面」,而忽略了它的「基本面」,
尤其是在台北氣功特別班看到陳總教練的各種高階示範之後,更認為它的不可思議,
無形當中跟自己築了一道鴻溝,認為自己根本做不來;
其實,武術氣功跟練拳的基本盤息息相關,到處都「用」得到它。
為了讓大家能夠了解武術氣功的「應用」方式,
筆者特地從下列幾個層面以最簡單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期望可以幫助各位搭上「練」與「用」之間的橋樑:
4.1 在基本練習方面:
4.1.1 以蹲馬步為例:
早期在上課中蹲馬步,會因肌肉勞累致呼吸急促,結果越蹲越累,
後來改以「腹式呼吸」拉長呼吸時間,調息兼培養丹田氣,
經此調整之後,不會感覺蹲馬步時間很長,而且十分舒服。
這是將腹式呼吸應用在基本步法的例子,且所有步法都適用。
4.1.2 以托天劃地為例:
“托天劃地”大家都練過,讓我們用分解動作來說明
手從腰際移到身體中線欲往上穿時是「體呼吸吸氣」,
往上穿的動作是「丹田腹式吸氣」,
持續伸展穿到最高點轉托天的動作是「體呼吸吸氣」
托天動作短暫的定式是「氣息控制法」的穩定,
再往下擰轉、延伸到手貼腳跟是「體呼吸吐氣」,
接著往前劃半圓到另一邊腳後跟的動作是「丹田腹式吐氣」,
最後手沿大腿迴轉恢復定式為「體呼吸吐氣」,
這是將氣功「儲養階段」三法應用在基本動作的例子。
4.2 在套路練習方面:
4.2.1 以單招為例:
用大家都練過的連步拳第一招「懷抱太極」來說明 ---
兩手分別向左右平伸開展時的動作是「體呼吸吸氣」,
兩手往上平伸至肩平後雙臂向前環抱往胸前是「丹田腹式吸氣」,
持續到胸前的動作是「體呼吸吸氣」,
兩手環抱在胸前的定式是「氣息控制法」的穩定,準備接下一招,
所有套路的單招練習都是如此,差別只是在“吸氣”或“吐氣”。
4.2.2 以整套為例:
所有套路在招與招之間都靠「體呼吸」或「控制法」來連結,
所謂:「形斷意連、勢斷氣連」即是此意,
外形與招式停頓了,可是意念和氣息絕不能停頓,
因此像連步拳36招打起來是一氣呵成,而不是分離的36個動作,
氣連不斷則套路打起來輕鬆流暢,非常好看,
氣斷意頓則套路打起來僵硬不順,不看也罷,兩者差別在此;
這是武術氣功應用在套路或是兵器的例子。
4.3 在防身自衛方面:
4.3.1 以化對手力為例:
當對手突然出拳避不開時,可透過「體呼吸」的調節來降低傷害,
如果用肢體閉氣硬接,則其衝擊與傷害會很大,
透過身體內空間的開展與鬆含可以化解對手的力道,
甚至於含身之後轉化對手力量直接退敵,這是總教練常做的示範。
4.3.2 以承對手力為例:
在長洪武學系統一、二段檢定時,要接受“護身氣功”的檢項,
受檢學員要在丹田和背部承受三段以上教練的拳勁,
此時,要藉「氣息控制法」將「丹田」所吸足的氣穩於檢定部位,
將氣息佈滿在受檢部位形成類似「金鐘罩」,因此可以承受重擊,
這是將武術氣功應用在護體防身的例子,效果十分明顯。
段檢時接受“護身氣功”的檢項 ↑
---- [ 示範者:陳江山、姜志堅 師兄 ]
4.4 在擒拿對打方面:
4.4.1 以擒拿為例:
例如“纏絲手”藉「體呼吸」導引勁道滲入對手身上,
因為不與對手抗力,讓對手不易察覺且無從施力抵抗,
而我們可以「意到勁到,隨念而發」,
意到對手肩則肩彎下、意到對手丹田則身下 --- 等等,
所有“擒拿手”的手法都必須用到身形與氣功,缺一不可。
4.4.2 以對打為例:
假如用手接對方的拳,除了要無視於對手拳的存在之外,
同時在接觸點前端、身形要保持「穩定」,不與對手抗力,
然後以「體呼吸」將力拉回丹田,再用丹田往對手丹田送力,
即可將對手打回,使其倒退,如果對手用力,那力會打回自身,
千萬不可用硬力擠壓,那只能力大打力小,無法以小搏大,
這是對打最基本的觀念與做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我們可以用幾個簡單的方式來讓學員體會這種感覺:
﹝1﹞ 平掌退敵:
兩人相互以掌對掌貼住,
當合力時攻擊方即可以上述步驟來將對手輕鬆擊退。
--- 註:此練習可以回頭用肌肉抗力方式來比較相異點。
平掌退敵的練習方式↑ [ 示範者:陳長城、蘇文邦 師兄 ]
﹝2﹞ 上托、下按退敵:
分別以「丹田呼吸法」的“托掌往上吸氣”
與“按掌往下吐氣”來重複上列動作。
--- 註:做這些練習時如果用肌肉力在接觸點硬擠頂力,
一定會被對手探知,對手會更加用力撐住導致失效。
氣功上托退敵練習↑ 氣功下按退敵練習↑
---------------------------------------- [ 示範者:陳長城、蘇文邦 師兄 ]
陳總教練在擒拿防身課 中表演氣功震身法 ↑
5. 結 論
武術氣功的應用層面不必想的太深,
從以上的例子與說明可以看出它跟我們的拳術脫離不了關係,
也許您已經在使用它而不自知,氣功的應用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其實大家不必因為練不出陳總教練「神乎其“氣”」的功力而感到焦慮,
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在基本面,從基本練習認真去抓感覺,
也許有一天您也可以做到現在無法做到的功法,
所謂「不經掙扎,不知解脫;不經挫折,不知成功」,
氣功練習的過程絕對是一種歷經掙扎與挫折的過 程,
但只有歷經這些過程,才能享受到成功的果實,
這就是「玉不琢不成器、水不激無浪花」的道理;
再者,練習氣功要能不斷提高「有效率」,
能提高「有效率」的話就能在工商繁忙的時候縮減練習時間而又可以有同樣的效果,
假設之前練習 30 分鐘,有效時間只有10 分鐘,有效率為 30 %強,
若將「有效率」提高到 100%,練習10 分鐘便會有 10 分鐘的效果,
相信,這是所有學員和教練應該努力的方向。
陳總教練在 2010 年台北長洪盃會場示範武術功力 ↑
長洪武學系統 25 週年 文宣影片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