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理角度看電影「海角七號」
電影「海角七號」以幾封未寄出去的情書串起兩個不同時代的 中、日 愛情故事,
由於電影觸動人心,刻正以「全民運動」的方式朝打破台灣有史以來票房紀錄邁進,
如果 1982 年「小畢的故事」是第一個里程碑,將電影拍攝從「攝影棚」帶向「外場景」,
那麼 2008 年「海 角 七 號」是第二個里程碑,將電影製作從 --------------
------ 「大卡司、大堆頭、高成本、無厘頭、搞特效」轉向「小人物、低成本、有厘頭、純手工」,
它讓大家了解一件事情:原來拍電影不必那麼囉唆,只要拍到人的心坎裡就好了,
我有幸兩部電影都參與到了,而且這次敝人小弟我還特地去看了兩遍,雖然票不好買,
已經有很多專家寫過影評和觀後感了,因此沒必要再加我這位「No body」[無名小卒],
所以在這熱潮的後期想以管理人的角度來拉出幾個觀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1. 所製作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要能打動人心
海角七號真正的成功因素是它能打動人心,它讓很多人哭出電影院,
也讓更多人在觀賞中產生共鳴,使人回味無窮,以致一傳十,十傳百,
造成一股風潮;因此好的東西除了品質之外,還必須要考慮到能不能讓顧客感動。
2. 投入小、產出大,才算有高生產力
海角七號以 3000 多萬的成本,已經創造出 2.5 億元的效益,這個數字目前還在上衝,
相信要打破台灣票房紀錄 [周星馳“功夫”:2.7 億元] 應該沒有問題,真是厲害!
因此企業要「短小精幹」而不要「大而無當」,20個人的公司一個月做 1000 萬跟
200 個人的公司一個月做 1000 萬,那一家公司賺錢?大家一看就知道。
3. 沒有錢有沒有錢的作法
海角七號的導演因拍這部片而欠債 3000 多萬,
連男女主角的片酬也都以情義價 20 萬元相挺完成,在資源不足的狀況之下,
他們採取最克難的方式、最鄉村的戰略、最游擊的宣傳,終於找到「槓桿」的支點,
一舉衝天;故不要常喊不景氣、大環境不好、個人時運不濟,
問題 在你有沒有為你自己或你的公司想到、找到槓桿的支點。
4. 設法讓事情通通都對
海角七號的成功,現在看起來似乎是一切是「通通都對」,
片名對、主角對、配角對、主題對、場景對、對白對、歌曲更對 [ 真是讓人繞樑三日] ,
所有對的因素都湊在一起了,當然它成功,
試想如果片名換成「國境之南」[ 主題曲名 ] 會變成怎樣?
所以要成功很簡單,想辦法把對的事情結合在一起就好了。
5. 不要脫離核心因素
海角七號不管多厲害,基本上它還是一些核心要素的組合,
如:愛情、笑料、鄉土、歌曲、悲情、衝突等等,
導演的功力就是如何透過劇情把這些核心要素崁入,組合得好就算成功;
我們自己是否也要針對個人一生的劇情檢討一下成功的核心要素呢?
6. 生活周邊就是賣點
我們看海角七號不是在拍脫離現實的「豬籠寨」的故事,
也不是在拍千年遙遠的「赤壁大戰」,它活生生的在訴說我們生活周邊的事情,
好像就發生在你我之間實際經驗一樣,大家都可以體會,能體會就會產生共鳴,
有共鳴當然就會被感動;因此有的東西或事情,不必想得太遠和複雜,
就近一點來考量,說不定就有很大的賣點ㄜ。
1982 年「小畢的故事」造成電影的新風潮之後,
很多電影一窩蜂拍類似的電影,隨後題材便得俗氣,
2003 年 「魔戒三部曲」搞到電影大場面大特效之後,
同樣,很多電影跟進,好像不如此不是好電影,
但願「海角七號」的模式僅此一部,讓我們永遠懷念,
ㄚ門! --------- [ 是 '' 大大 '' 在電影中練歌時說的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