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拳者如何精進套路
-- --- 蘇文邦
蘇文邦師兄中壢市人,現年 45 歲,
在中壢龍澤機械公司擔任業務經理職務,
於2006年加入長洪武術中壢所練拳,
拳齡 8 年,於2013年通過長洪系統二段檢定,
目前在長洪武術中壢訓練所擔任教練工作,
對於發揚傳統武術有極強烈的興趣。

蘇文邦師兄於2013年12月長洪盃接受二段授證 ↑
對於學習拳術的人而言,都期許自己能夠在將套路打好,
不論是自己練習、檢定、或在公開場合比賽表演時,
都希望能有精湛的表現。然而,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長洪武術學員的學習歷程來說,
初學一項套路,可能一~二年就會自覺很熟練,
足以應付檢定及長洪盃的比賽了。但
之後學習入門套路,可能會看到更多的問題,會發現拳越來越難練。
一套拳術,在學習過程的每一個階段,
都可能會有不同的領悟,會因程度的提升而看到更多的問題,
再經過自我探索、以及老師及師兄們的指導,常會有「前非今是」的頓悟,
因此,要打好一個套路,絕對不是一蹴可及的。
個人認為學習套路的過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 記 招:
對初學者來說,剛學會基本動作進入套路,最重要的就是要把
招式記熟,這個時候對武學的概念很有限,因此只需要落實基
本動作的訓練並將招式記熟就夠了。用「勤練」將一招一式清
清楚楚的烙印在腦海中,訓練成「拳由心生」的自然反應動作
,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就可以奠定很好的基本了。因此在初學
階段不必太在意空間及氣息,因為領悟不到也做不到,只要將
招式記熟,基本的動作做對就足夠了。
2. 練 形:
如果套路只用手在打,那麼這樣的拳看起來就沒有生命力,一
般拳齡一~二年的學員,能夠從日常基本動作及套路的練習中,
漸漸對身形及空間有些基本概念,若在練習套路時加上身形空
間的元素,可讓套路的表現更加精進。這階段的學員要開始注
意招式中的「細節」,可從長洪武學的文獻中吸取各項套路的
解說及拆招運用,更可參加基礎及中階氣功等特別班,透過氣
功的練習來訓練三關九節的開合及身體空間的運用,將這些要
領融入在套路的練習中,可以讓原本僵硬的肢體動作更具有生
命力,而能在行拳時擺脫第一階段只有手形的笨拙。
3. 磨 功:
通常在拳齡三~五年的學員多會碰到的瓶頸,就是自認為招式
上沒有錯誤,該做到的身形也都有做了而容易自我感覺良好。
但是在參加檢定或長洪盃上場比賽時,卻又讓裁判們挑出很多
的毛病。這個階段的學員固然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距離要將套
路打好的程度恐怕還有一大段的距離,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精
雕細啄,才能將「功」磨練出來。如果學習套路只止於學會招
式和外形,就不再求進步,那不過是做體操而已。想要精進套
路,不但要「習其形」、更要「究其意」,用心鑽研拳理、拳功,
來探索武學的真正內涵,達到「成其真」的境界。

蘇文邦師兄於2014年12月長洪盃比賽 十形虎 ↑
以下針對如何精進套路的個人心得,歸納出幾個練習的方向:
1. 歸 零:
心態歸零,回歸基本功,重新檢視基本功有沒有錯誤,每次練習
套路前將基本動作再做一次確認。
2. 放 鬆:
簡單的說,「放鬆」就是不要用力,尤其不要在關節處卡力。不
能「放鬆」大致有兩種成因,一是因為緊張,如檢定或比賽,要
在公開場合打套路,好幾雙眼睛盯在自己身上當然會緊張。克服
這個問題,只有勤加練習,練熟了自然產生自信心,比較不會緊張,
也就容易放鬆了。另一種則是不知道如何放鬆,而這也是練拳者最
普遍的問道。因此需要經年累月的探索,在套路的練習過程中尋找
可以放鬆及順力的方法,放鬆三關九節而不致於讓肢體的氣力「卡死」。
長洪武學是講求效率的力量使用,因此將基本動作練好,輔以體
呼吸等氣息訓練融入套路中,假以時日,就可以讓一招一式如行
雲流水般的輕鬆了。
3. 含 身:
能從記招到使用身形,含身就是一個決定性的要素。練習套路
時很多錯誤的動作會在身上造成「結點」,都可藉由身形的吞含
來修正。以下提出幾項可由含身糾正的的問題點:
3.1 錯把「聳肩」當「開空間」:
不論是北方長拳或南方洪拳,拳術中身形延展的「開空間」
和「聳肩」是絶對不同的兩回事。初學者在首次學習「工
字伏虎拳」時,最容易犯這個錯誤,是在「三度橋手」提
氣雙肘向後時不自覺的將肩膀聳起,因為誤以為向上聳起
肩膀就是在「開空間」。要改正這個問題,可在練習「三度
橋手」時對著鏡子檢視自己橋手的軌道,在胸肋向後延展
時將肩胛骨向前含回來就不致讓肩膀向上。而在出拳時常出
現的聳肩現象,也可藉由含身而得到修正。
3.2 誤以為「手直」就是「延展」:
很多學員常會在出正拳、立掌時出現手肘太直的問題。過
直的手肘也會造成結點,容易讓對手打在這個位置而造成
手肘的受傷。而含身將手臂成拱形能讓手肘微沉,便能修正
手肘太直的問題。
4. 穩 定:
初學者在打套路時不是動作太快,就是一招還沒做完,下一招
就急著出來,看起來招與招黏在一起而沒有交待清楚。要修正
這個問題,必須從要求前方穩定做起。例如出拳,出去的拳要
到達定位、確定穩在定位點後才能做下一個動作。而從一招到
下一招也必須穩定的走在正確的軌道上,不可從一個點上「掉
下來」,再跳到另一個點上,前手不可「飄移」,才不致讓力量
掉。譬如一路埋伏的起式扣腿托掌,在雙手掌心向上托出後
,先求穩定,再翻掌循線做雙撥穿掌。而行進間的步法變換也
要注意重心的穩定,不要讓身體忽高忽低。
基礎氣功的「氣息穩定」可幫助將氣息穩定在手上,增加手上
的氣感,對前方穩定有莫大的助益。
5. 腰 馬:
「腰馬」是套路裡所有動作的核心,運用腰馬才能發揮丹田的軸
心力。出拳、刺劍、揮刀、劈棍都要用到腰馬,步法的變換也
要注意用吞腰胯來進行,如敗馬式和弓步之間不能直接做變換,
必須先以吞胯回馬步,再轉胯成弓步,要在平常的練習中將吞
胯明顯的做出來。沒有腰馬的拳術只有肢體動作,不但沒有身
形,也無法顯現功力。將腰馬的動作要素融入日常生活中,可
能讓很多工作都省力很多。
6. 重 心:
許多初學者都會在落脚時發出聲音,其實拳術中除了「踮步」,
幾乎都是落脚無聲的。套路中的步法變換時必須要能掌握身體
重心的「平移」,不要讓重心往下掉。出招時即使身形向前延
展也要將重心穩在丹田,不要在出拳時將整個身體重心給了出
去。行進或轉身時也要注意控制轉胯時雙脚間的虛實變化,才
不致造成重心偏移的現象。
7. 中 線:
打套路時當視同實戰,前手要守住中線,攻防不可忽略。出拳時要
走中線,脚步移動時也要注意中線不可偏移。招式的變化其實也就
中線的變化,出招時先用眼神意念把中心線拉出來,再循線出擊,如
此便不會造成中線的偏位。
8. 軌 道:
在磨功的精修階段中,學會去抓住招式變換時的「動線」,是很重
要的一個環節。出拳時走的是直線,換招時走的可能就是圓弧線,
都要在一定的軌道上。藉由平日體呼吸的練習讓雙手習慣在讓三
關九節得以開展的軌道上運行,更可找對手驗證對招時如何不撞力,
可依此確認招式是否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9. 定 位:
起式的在什麼位置,要往哪個方向走,空間是否足夠,收式收在
什麼位置,在開始打套路前,都必須要先拿好方位。特別是上場
比賽、檢定或表演,都必備將打套頭所需要的空間先掌握好。平
時練習時可藉地上的線做為定位座標,在做完一招時先用眼神確
定好下一招的路線,再進行動作,如此,即使起式換了個方向,
也不致造成錯亂。另外,很多學員在踢完旋風腿時都會失去定向
,或頭昏目眩而腳步不穩,在轉身前先確認好落腳的方向,先將
意念定在那個位置,就可以在轉身後做好定位而不會有偏移。
若是比賽或檢定,上場前必須先堪察場地,依套路的動線決定起
式的位置,將套路的動線事先做好定位。若是兵器套路更要注意場
地的高度限制,不致因障礙物而讓套路無法伸展進行。
10. 開 展:
不論是長拳的大開大合,或是洪拳的提氣開肋,身形的開展對套
路的表現有決定性的影響。
手的開展,可在練習套路前用活臂讓雙臂可以伸展在最長的限度
,套路中有前後手對稱的招式時要注意後手不要往下掉。對身形
的開展沒有把握可以在打套路時盡量將動作做大,再慢慢用身形
來修正。蛇拳中的圈手及三才劍的圈劍需要更大的空間開展才能
做的好,只有靠平日的勤加練習才有進步的可能。
脚的開展,則要先拉筋、壓腿及開胯,才可以將套路中的踢腿、
持腿及擺腿做到定位,練習時尤其要注意身體的平穩,上身不要
跟著愰動。
11. 氣 息:
招式、身形這些細節都能兼顧後,再來就是要加入呼吸吐納的要
素了。尤其是洪拳及太極拳,不可光有招式而沒有氣息。學習中
階氣功的逆式呼吸法才能在套路中做到提氣、捲浪、傕勁等功法
,並且可加強手上的氣感,對拳術的程度提升有莫大的助益。
12. 節 奏:
如果套路從頭到尾都用同樣的速度匆忙的打完,那也只是打完而
已,打套路必須要從容不迫,不要因為太快、太趕而沒有將招式
交待清楚。套路要有節奏可將套路分段練習,在段落間稍作停頓。
而在招式間的虛實轉折可加入快慢的節奏,讓套路看起來更有
層次感。
13. 眼神與氣勢:
打拳應視同實戰,因此氣勢是臨敵時展垷信心的表徵,畏首畏尾
等於未戰先敗。而氣勢主要由眼神決定,,眼神要專注,從起式的看
場、套路中的看招,眼神都有定向,不要飄散或去注意旁物。而上場
時更要以氣勢壓住內心的緊張,從起式就要展現要把套路打好的決心,
並且維持到收式,不要到最後弱了下來。

蘇文邦師兄於2014年12月長洪盃比賽 昆吾棍 ↑
此外,多多參與武術相關活動,也是提昇拳術程度的好方法,例如:
1. 正常上課外的練習。
2. 參加特別班及講習。
3. 參加檢定及比賽。
4. 多與師兄切磋。
5. 有問題多發問。
6. 勤作筆記並撰寫練拳心得,提升自我的武學函養。
以個人的練拳心得來說,要克服惰性而勤練不怠,實屬不易。練拳者
想要把套路打好,必需要對武術抱持強烈的興趣及熱忱,才可能在忙碌的
生活中挪出時間來練習。我們很容易發現,一週練習三次以上的學員打的
比只有上課才練習的學員好;而踴躍參加比賽及檢定,勇於挑戰自我的學
員也可從艱辛的過程中得到粹煉而突飛猛進。再進一步的投入,如參加台
北總館的特別班及加入長洪會進修,將可進入更高層次的武學領域。
終歸一句,練拳就是一個勤字,願意投入的時間與精力越多,所得到
的收穫也就越大。再者,長洪武學博大精深,決非無師可自通,因此,有
問題多請教老師、教練及師兄,本著勤學、勤問、勤練的態度,拳術的精
進及提升,相信指日可待。
最後,要將套路打好是急不得的,要衡量己身的體能狀況,循序漸進,
千萬不可操之過及。因為每個人資質條件不同,練拳的成果也不盡相同,
因此不需要與他人比較。拳術的精進是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是要和自己
比較,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才能持之以恆;要克服自己的恐懼才能在場上態
然自若的表現。然而對於比賽或檢定的結果也不要過於患得患失,最重要
的不在成績,而是有沒有在這些磨練的過程中讓自己的程度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