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心得[2]
練習武術近 11 年,感覺最不好抓的就是「氣功」,
因為武術套路的一些招式可以看得見,比較容易模仿,
唯有「氣功」是完全看不見、摸不著的心法,
雖有簡單動作引導,但是有沒有「氣」還要靠自己體會感覺,
而有了「氣」以後能不能帶出「功」,又是一大問題,
否則純粹是做做養生罷了,對於練武一點幫助都沒有,
武術名言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從陳總教練所做的很多示範可以證明「氣功」確實是「武術的生命力」,
從今年 [ 2009 ] 開始在氣功方面稍微有一點點體會,
因此在上完台北進階氣功特別班之後,正式開始修練「運氣法」,
我進階氣功「運氣法」足足連續聽了總教練 7 - 8 年的課程,
但是一直自認為水準不到、氣感不強,以致不敢登其殿堂,
長期以來都一直停留在基礎的部份,
練習丹田呼吸、體呼吸和氣息控制法而已,
說起來,我還算練得蠻勤快的,
平均每個禮拜至少練它 3 -4 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
可是我應該是屬於起爐比較慢的一類,怎麼做氣感就是拉不太起來,
還好我並不氣餒,每年都參加各項氣功班,一點一滴的來調整修正,
也許上天疼憨人,熬了這麼多年後,總算給我開了一點竅,
在氣感稍微提升後,我今年更乘勝追擊,
每週至少練 5 次 ,每次增加到 1 - 1.5 個小時,
我期望在加強氣功的時間和密度之後,能夠拉高武術的層次和水準;
以下,將這一段時間練習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1. 氣功練到「定著化」[ 變成一種習慣 ] 之後,
會成為您身體的一部份,不會因一段時間
不練就會消失又要重來,像丹田腹式呼吸法,
一旦練成之後,您就不會因沒練又恢復到後天胸式呼吸法;
所以陳總教練的各種氣功功法如捲浪法、震身法 ---- 等,
隨發髓有,而他也沒有每天還要跟我們一樣養氣、練氣,
這些功法早就變成他身體的一部份了;
反觀肢體肌肉的練習,如果停了一段時間沒練,便會退回,
積極練習重力訓練,胸肌與手臂明顯增大,
自己感覺很健美,但後來因為右手肘受傷無法持續練習重力,
結果不到半年所有之前練的效果,通通不見了。
2. 這一段時間加強練習之後,發現身體皮膚的「敏感度」比較高了,
舉個例子來說:以前被蚊子叮,完全沒感覺,
等到蚊子飛走、癢了才知道,但為時已晚;現在呢,
只要蚊子一搭上我的皮膚,立刻就有感覺,
可以在還沒被叮下吸血時便一掌把它賜死,
這是最近常有的經驗,否則,像我年紀越來越大,
皮膚的感覺應該越來越遲鈍才對ㄚ,
可是它卻越來越敏感,因此,我想絕對跟自己練氣功有關;
果真如此的話,那我相信保持與增加這個皮膚細胞的敏感度,
對於將來練拳與對打的「聽勁」會有很大的助益。
走向 大自然 去練 氣功 ↑
3. 基本儲養「丹田呼吸法」沒有感覺到氣息時,
不必浪費時間去練「體呼吸」和「氣息控制法」,
同樣「體呼吸」和「氣息控制法」沒有到一定程度時
[ 自己會有感覺 ] ,
也不必浪費時間去練「運氣法」的四大功法,
這些氣功的功法都是像走樓梯一樣,
要一階一階的上去,沒辦法以「資優班」直接跳級的,
其間的差別只在個人天賦和體質不同,
其進階的時間有所不同;
像我就是屬於「慢工型」的人,會比較辛苦。
4. 練氣功在練「意念」與「專心」,
而目的則在抓「感覺」[ 氣感 ];
「意念」和「心」都很容易跑走或是岔開,
所謂「心猿意馬」的意思就是如此,
所以練氣功時看您能拉回多少「心」與「意」,
你一開始練 30 分鐘只有 5 分鐘的專心,
而一年後練 30 分鐘,可以拉回 10 分鐘了,
可以有 10 分鐘的專注,那就是進步,
我們練氣功時就是要一點一滴地把專注力拉回,
專注的時間越強越久,「氣感」自然就越強,當然功力也就越大;
然而現代人比古代人有更多的煩惱和雜事,
因此練氣功的障礙遠比古代人要多,所以要更辛苦的練習。
5. 氣功「練有」與「能用」之間有一段差別,
例如:您練有氣感了,但如何透過您的氣感去測知對手身上的氣息,
以便了解對手力量的虛與實,進而加以克服;
又例如:您練習「震身法」很長的一段時間,
自己感覺也能「震」得不錯,
但是真正碰到實體的時候,能不能把它震離,
同時這種「震力」能不能從丹田的練習移轉到手也能震,
這些都是問題;因此,在練習氣功時,除了練「體」以外,
還要多去揣摩「用」的層面,
所以教練的敎學與示範必須認真聽取,捨此,沒有第二法門。
廖兆旻 / 廖秋陽 氣功「 體呼吸 」的基本動作 ↑
6. 練到有氣感的時候,一旦進入練習狀態,雙手會有「漂浮感」,
而且氣感越強,則「漂浮感」越強,
此時您的手一方面會感覺很輕 [ 似漂浮在空中 ] ,
一方面又會感覺很重 [似氣力在沈集 ],
可是您的手,甚至於全身都是鬆的,
因為三關九節都是鬆的,
才能夠將「氣」貫通到全身或者是意念想要到達的位置。
7. [ 承上 ] 因為透過氣功鍛鍊使手的感覺很輕,
因而在對敵接觸點可以避開力量 [ 不碰力 ],
對手感覺不到力量,如此才能「滲透」,
才能「避實打虛」,也才能「直搗黃龍」。
因為透過氣功鍛鍊使手的感覺很重,
因而在對敵接觸點可以合力穩定 [ 二合一 ],
讓對手感覺無法挺進,如此才能「固守」,
才能「隨我駕馭」,也才能「完全克敵」。
8. 在氣功練習時,設若全神貫注且氣感很強,
則在雙手掌或指頭末端會一直保持有「球」或「圓形物體」的感覺,
雙手怎麼動,它就一直跟著、貼著,
但意念一斷,這種感覺就會不見,又要重新抓回。
9. 感覺上,氣功的練習好像要將「氣力」
練習到保有可以隨發的「定著化」狀態,
因為練習不足、不夠、不強,所以要用的時候,
拿不出來;但是如果練習到很足、很夠、很強,
我要用的時候,隨時一舉手、一投足立刻可以拿得出來使用。
10. 以上的心得,純粹是個人體驗,僅供參考,
不見得各位一定要如此,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途徑,
說不定您是屬於「快熱型」,已經遠超過我的經驗了。
請參考 「武術氣功的練習層次」 ↑ [ 如欲引用時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