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鬥陣俱樂部:強烈批判風格的電影

                         鬥陣俱樂部海報.jpg 

                                影片年份:1999 
                         發  行  商:二十世紀福斯影業 
                         語   言:English
                                導        演:大衛芬奇
                                 編        劇:Chuck Palahniuk
                                演        員:布萊德彼特、艾德華諾頓、海倫娜波漢卡特


 1. 劇情簡介:  [摘自網路電影簡介與評論]

     
傑克愛德華諾頓飾演)是一個充滿中年危機意識的人,
        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及一切,再加上他患有嚴重的失眠症,
        所以他常常參加各種團體諮詢會,只為了能接觸人群。
       
在某一個團體諮詢會上,
        傑克遇上了一個跟他同樣理由來參加的女煙槍,瑪拉海倫娜寶漢卡特飾演],
        在莫名激素的影響下,傑克和瑪拉一起逃離了諮詢會,兩人的情愫因而滋生......。 

        在一個街頭大戰中,傑克遇到了賣肥皂的商人,泰勒布萊德彼特飾演),
        兩人因緣際會地成了好友,
        並開始創建了「鬥陣俱樂部」:一個讓彼此不戴護具而互毆的聚會,宗旨在發洩情緒。
        某夜,泰勒在傑克的公寓中把瑪拉給「上」了,這讓傑克非常忌妒。
        同時「鬥陣俱樂部」也成了全國性的地下大組織,所有成員都將泰勒視為教父。
        為了辨識起見,成員還都剃了光頭。
        傑克對於「鬥陣俱樂部」的現況及泰勒的瘋狂模樣越來越無法忍受,所以他決定疏遠泰勒。
        但是,此時的「鬥陣俱樂部」成員卻發起全國性的暴動,他們炸毀了不少建築物......,
        一切的局勢都是傑克始料未及的,他該如何解決這混亂的現狀?
      「鬥陣俱樂部」又會瘋狂成什麼樣子? 

        傑克泰勒之間的恩恩怨怨會如何了結?

------------------------------------------------------------------------------------------------------------------------------------------

       
摘自「聞天祥先生」的影評:

      【鬥陣俱樂部】雖然是大衛芬奇與布萊德彼特繼【火線追緝令】後,
        再度合作的野心之作,但真正的主人翁,卻是由新生代的演技派明星艾德華諾頓擔任。
        整部電影啟於「黑色電影」常見的倒敘形式,只不過艾德華諾頓的夢魘不是來自蛇蠍美女,
        而是由他自己分身而出的布萊德彼特。

        這個狂暴詭譎的黑色寓言,表面上是由於艾德華諾頓難癒的失眠所促成,
       其實最終的矛盾及衝突,是現代人役於物質下的乾涸心靈,
       所爆發而出的解放慾望及人格分裂。
       睡不著的艾德華諾頓,坐在馬桶上翻閱郵購目錄、打電話買家具,
       他自己的旁白諷刺地道出:「從前人們看黃色書刊自慰,現在則是郵購目錄。」
       而彷彿IKEA展示場的成套組合家具,更嘲諷了現代人在資本主義催眠下的合理戀物癖。

       之後,電影開始了第一道驚人的轉折,艾德華諾頓為了見識比失眠更痛苦的人生,
       偽裝加入病患組織,竟然食髓知味,
       從聆聽絕症患者的垂死掙扎或因此失去人生的悲慘告白中,
       意外激發了自己的情緒發洩,而得以入眠。
       然而當這種背德、變態的樂趣被一個有同樣癖好的女人(海倫娜寶漢卡特)
       發現、介入後,催眠的咒語立即消失,他再度回復先前的窘況,直到布萊德彼特出現。

       布萊德彼特是聰明、守分、斯文又封閉的愛德華諾頓的極端反面,
       也是「化身博士」原型裡,危險且必須被體制消滅的那一面。
      
他像是高度物質文明發展下的激烈反叛者,
       他偷整型醫院丟棄的脂肪來作肥皂,再把肥皂賣給百貨公司,
       然後由那些花錢抽脂的人用高價把自己的身體加工品買回去使用,
      
整個過程就像對資本主義與消費者的奴役本質咧嘴嘲笑。
       然後他的憤世嫉俗、揚棄文明,更變成一種對原始力量的追求,
      男人與男人之間的陽剛肉搏,被渲染成一種自覺行動,
     
而吸引了一群在社會各角落壓抑生存卻無處發洩的人齊聚酒館地下室,
      
一對一的鬥毆、鮮血汗水淋漓下的擁抱,
       這部份的影像呈現方式,讓【鬥陣俱樂部】幾乎成了積極宣洩暴力滿足的電影。
       然而相較於絕大多數現代人將自己囚禁於物質追求與體制奴役的病症裡,
       艾德華諾頓終於發現單純的暴力宣洩逐漸發展成宛如軍隊陣容、
       甚至儀式崇拜後,同樣也失去所謂的自主性。
       然而更可怕的是他一直不曉得:布萊德彼特就是他自己

       這份虛與實、天使與魔鬼的交會,
       近來電影時常出現,即使八竿子打不著的【靈異第六感】、【催眠】都有類似趣味。
       但是【鬥陣俱樂部】顯然弄得更為深邃,
       恐怕不習慣在感官刺激外兼做腦筋運動的觀眾會大感不適,
       而隨轟隆的影像如墜五里霧中,不知所云了。
       其實【鬥陣俱樂部】是一部對世紀末人性焦慮與物質文明韃伐有力的作品,
       只可惜當艾德華諾頓的自我探索,以及他與布萊德彼特之間的人格分裂主題,
       正式被搬上檯面討論後,隨著謎底揭曉,電影也從這裡開始變得軟弱,
       而有了一個稍嫌輕易的救贖結局,這部份反而是我比較不欣賞的。

       不過,大衛芬奇的自毀性命題與凌厲的MTV式影像,
       還是保有高度的娛樂性及一貫風格。

       艾德華諾頓的演出更深具可看性,
      
如果說布萊德彼特是二十一世紀的勞勃瑞福,
       艾德華諾頓就是未來的達斯汀霍夫曼或傑克尼柯遜。

 2. 觀後感


     
  2.1  我是看到最近報紙報導「仿'' 鬥陣俱樂部 '' ,少年炸星巴克」的消息,才想起要看這部片,
              由於蠻帶有批判風格與血腥畫面,整部電影在召集人的罵聲中草草看完,說實在的,我
              也搞不懂導演所要表達的意境,可能太高了,高得讓我看不清楚,只好把影評搬出來了,
              不過 ''布萊德彼特 '' 在片中的確很帥,難怪那位少年會去模倣他。
                              
                            鬥陣俱樂部報導.jpg 
                                                    蘋果日報的報導   ↑

       2.2  我看過 尼可拉斯凱吉的「八釐米」,觀賞後有很重的 '' 淒涼感 '',也讓我不敢再看第二次,
              這部片雖然不至於讓我不敢看第二次,但也有恨深的感觸,透過這麼「鹹重」的口味,導
              演一定有他想要表達或批判的地方,只是我這一介凡人境界尚未到達,暫時無法意會。

       2.3  2009 / 07 / 21 隔天補記 ---- 在文明社會中,面臨各種壓力,現代人充滿了焦慮,因而患有
              憂慮症或躁鬱症的人比比皆是,像今天打開報紙,隨便一翻就有兩則,一則為少婦生了第
              二胎後,得到躁鬱症,每天疑心疑鬼,甚至於想找男人上床劈腿;另一則為一位歐吉桑患
              了精神病,在高樓陽台外面全身裸體嚷著要跳樓而跟警消僵持中;很可能本片導演或者電
              影原著觀察到這個趨勢,將這些症狀現象,做一個形而上 or 不是很合理的出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m43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